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以来,投资环境不断改善,但赴乌投资经商的中国人仍然遇到许多困难,失败例子不胜枚举。
一、四项思想准备
在赴乌经商前,应客观评估乌政治、经济、法律、社会状况、市场供求、安全环境;充分了解乌吸引外资、税收、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,切勿草率决定、盲目投资,否则将陷入被动。说的直白一些:
第一,不要简单地把乌兹别克斯坦区界定为“投资天堂”或“投资地狱”;
第二,不要想当然——认为国际上通行的这里都应该行得通;
第三,不要相信对方的口头承诺提前发货(对方一定要拖欠货款)
第四,对屈尊的事最好不做,比如,对乌国官员认定的“中国产品的价格就应该最低”这一结论要问为什么,否则一次迁就了,以后永远被动。
二、八个常见误区
1、忽略研究乌外资政策和法律法规,对乌税收优惠政策了解不清,不知如何充分享受优惠待遇;
2、制订合资企业的文件不严谨,缺乏预见性,导致投资后发生很多经营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纠纷;
3、轻信外方合伙人,听之任之;
4、随意签署没有法律保障的私下协议;
5、投资时不考虑周边市场;
6、没有素质高的中方管理人员;
7、语言障碍(或者仅靠对方提供翻译);
8、不聘律师,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。
以上各因素,均可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,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。